苏州科准测控有限公司欢迎您!
技术文章
首页 > 技术文章 > SMD元件剪切力测试:原理、标准与设备解析

SMD元件剪切力测试:原理、标准与设备解析

 更新时间:2025-04-07 点击量:133

在半导体行业,表面贴装器件(SMD)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高性能化。然而,SMD 元件的可靠性始终是影响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。为了确保 SMD 元件在实际使用中的稳定性,剪切力测试成为封装工艺中重要的一环。

image.png 

剪切力测试通过模拟元件在机械应力下的表现,评估其与基板之间的粘接强度,从而帮助工程师发现潜在的工艺问题,优化封装设计,确保产品质量。特别是在半导体封装领域,剪切力测试不仅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,更是提升产品可靠性的核心工具。

随着技术的进步,剪切力测试设备也在不断升级。Beat S100 推拉力测试仪以其高精度、多功能性和智能化操作,成为 SMD 元件剪切力测试的理想选择。本文科准测控小编将深入探讨 SMD 元件剪切力测试的原理、标准、设备特点及测试流程,为行业用户提供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,助力半导体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。

 

一、测试原理

SMD 元件剪切力测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施加剪切力,模拟元件在实际使用中可能面临的机械应力,从而评估其与基板的粘接强度。具体步骤如下:

剪切力施加:使用专用的剪切工具对 SMD 元件施加垂直于元件表面的剪切力,直至元件与基板分离。

实时数据采集:在测试过程中,设备会实时记录力值和位移的变化,最终通过分析失效时的最大剪切力值来评估元件的强度。

失效模式分析:观察元件的破坏模式(如元件断裂、基板分离等),以判断粘接质量。

二、测试相关标准

IPC-9708:用于评估电子组件的粘接强度。

JEDEC JESD22-B115:规定了半导体器件的剪切力测试方法。

三、测试设备和工具

1、Beta S100推拉力测试仪

image.png 

【设备介绍】Beta S100推拉力测试仪是一款专为微电子领域设计的高精度动态测试设备,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封装、LED封装、光电子器件等多个行业。该设备具备以下显著特点:

1、高精度测量:采用24Bit超高分辨率数据采集系统,确保测试数据的高精度和高重复性,能够精确测量材料或组件在推力、拉力和剪切力作用下的强度和耐久性。

2、多功能性:支持多种测试模式,包括晶片推力测试、金球推力测试、金线拉力测试以及剪切力测试等,适用于多种封装形式,满足不同测试需求。

3、自动化操作:配备摇杆操作和X、Y轴自动工作台,操作简便且测试效率高。设备还支持智能视觉系统和深度学习技术,可自动识别测试位置,减少人工误差。

4、灵活的模块化设计:可自动识别并更换不同量程的测试模组,用户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块,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和适用性。

5、安全设计:每个工位均设有独立安全高度和限速,有效防止误操作损坏测试针头,确保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。

2、剪切工具

image.png 

3、常用工装夹具

image.png 

 

四、测试流程

步骤一、测试前准备

1设备检查与校准

检查设备外观,确保无损坏或松动部件。

检查电源线、数据线连接是否牢固。

使用标准砝码或校准工具对负载单元进行校准,确保测量精度。

2样品准备

清洁样品表面,去除灰尘、油污等杂质。

确保样品外观无损伤,表面清洁。

3测试参数设置

根据 SMD 元件的类型和测试要求,设置剪切速度(通常为 0.5~5 mm/s)、剪切角度(通常为 90°)和力值范围。

步骤二、测试操作

1样品安装与固定

将样品准确安装到测试机的夹具上,确保其稳定。

使用专用夹具或真空吸盘固定样品,避免在测试过程中移动。

2对准与定位

利用显微镜对准测试点,调整剪切工具的位置和角度。

3启动测试

输入测试参数后,启动测试程序,设备自动施加剪切力。

观察设备显示屏上的力值和位移曲线,确保测试过程正常进行。

4测试结果分析

最大力值分析:记录失效时的最大剪切力值,并与标准值进行对比。

失效模式分析:观察元件的破坏模式,如元件断裂、基板分离等,以判断粘接质量。

数据对比分析:对比不同批次或设计的测试结果,为优化封装工艺提供依据。

 

以上就是小编介绍的有关于SMD元件剪切力测试相关内容了,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!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电阻推力图片、测试标准、测试方法和测试原理,推拉力测试机怎么使用视频和图解,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、作业指导书,原理、怎么校准和使用方法视频,推拉力测试仪操作规范、使用方法和测试视频 ,焊接强度测试仪使用方法和键合拉力测试仪等问题,欢迎您关注我们,也可以给我们私信和留言,【科准测控】小编将持续为大家分享推拉力测试机在锂电池电阻、晶圆、硅晶片、IC半导体、BGA元件焊点、ALMP封装、微电子封装、LED封装、TO封装等领域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