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州科准测控有限公司欢迎您!
技术文章
首页 > 技术文章 > 从原理到报告:焊接强度测试机执行BGA铜柱剪切力测试的完整指南

从原理到报告:焊接强度测试机执行BGA铜柱剪切力测试的完整指南

 更新时间:2025-11-17 点击量:53

在电子产品日益追求高性能、小型化及高可靠性的今天,球栅阵列封装技术已成为集成电路封装的绝对主流。作为BGA封装中的关键互连结构,焊点的机械强度直接决定了整个器件在后续组装、运输及使用过程中抵抗物理应力的能力,是影响产品长期可靠性的生命线。image.png

本文科准测控小编将围绕BGA铜柱的剪切力测试,详细阐述其测试原理、遵循的国际标准、推荐的专业检测仪器及标准化的测试流程,为相关行业的品质控制与可靠性评估提供一套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。

 

一、测试原理

BGA铜柱剪切力测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个精密的剪切工具,在平行于PCB基板或芯片载板的方向上,以恒定的速度对单个铜柱焊点施加一个推力。这个推力持续增加,直至铜柱与焊盘之间的连接发生失效。测试机实时记录整个过程中施加的力与位移的变化,从而得到一条力-位移曲线。

通过分析这条曲线,我们可以获得:

最大剪切力:即曲线上的峰值力,代表该焊点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切载荷,直接反映其机械强度。

失效模式:通过显微镜观察失效后的焊盘界面,可以判断失效是发生在焊料内部、铜柱与焊料界面,还是焊料与焊盘界面。

二、测试标准

JEDEC JESD22-B117A:《焊接球剪切测试》

JEDEC JESD22-B117B:《焊接球剪切测试》(可能是A版的修订或补充)

JEITA ET-7409:《半导体器件的板级可靠性试验方法》

三、测试仪器

1、Alpha W260焊接强度测试机

image.png 

该设备是专为微焊接点强度测试而设计的高精度仪器,完quan满足上述国际标准的测试要求。

仪器主要特点:

高精度力值传感器:提供多种量程选择(如2kgf, 5kgf, 20kgf, 50kgf),确保即使是微小的铜柱焊点也能被精确测量。

精密的剪切工具:配备多种规格的剪切工具,工具开口经过特殊设计,以确保在推切铜柱时不会碰到基板或相邻的焊点。

image.png 

高分辨率位移控制:X, Y, Z三轴均采用高精度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控制,定位精度可达微米级,确保剪切工具与铜柱之间的对位和间隙设定准确无误。

用户友好软件:内置的专业测试软件能够实时显示力-位移曲线,自动计算最大剪切力、能量等参数,并生成详细的测试报告。

image.png 

高倍率视频观测系统:集成显微镜和摄像头,便于精确对位,并能在测试后立即观察和记录失效模式。

image.png 

四、测试流程

步骤一、样品制备

将待测的BGA芯片或已完成焊接的样板固定在测试机的夹具上,确保样品水平且牢固。

步骤二、工具选择与安装

根据BGA铜柱的直径和间距,选择合适的剪切工具。工具的开口宽度必须大于铜柱直径但小于相邻铜柱的间距。

步骤三、参数设置

在测试软件中设置测试参数,主要包括:

测试速度:根据标准推荐,通常设定在100 μm/s至1000 μm/s范围内。

剪切高度:这是关键参数。指工具底面与基板或芯片表面之间的距离。标准通常规定为焊点高度的某个百分比(如25%),对于铜柱,需精确设定以避免损伤基板或推切位置不当。

回程高度:测试完成后工具自动抬升的高度。

步骤四、对位

使用设备自带的高倍率摄像头,精细移动剪切工具,使其对准待测铜柱的一侧,并确保工具与铜柱之间保持设定的剪切高度间隙。

步骤五、执行测试

启动测试程序。设备将自动驱动剪切工具以恒定速度推切铜柱,直至其wan全脱落。软件同步记录全过程数据。

步骤六、数据记录与失效分析

测试完成后,软件自动生成测试报告,记录最大剪切力值。

将样品取下,在光学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失效界面,判断并记录失效模式(如:界面断裂、焊料内聚断裂、铜柱断裂等)。

步骤七、结果统计与报告

对同一批次的多个样品进行测试后,统计分析剪切力数据(如平均值、标准差、CPK值),并结合失效模式,最终形成完整的测试评估报告。

 

以上就是小编介绍的有关于BGA铜柱剪切力测试相关内容了,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。如果您还对推拉力测试机怎么使用视频和图解,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、作业指导书,原理、怎么校准、杠杆如何校准和使用方法视频,推拉力测试仪操作规范、使用方法和测试视频,剪切力测试机方法和标准,dage4000推拉力测试机、mfm1200推拉力测试机、键合拉力机和键合强度测试机,焊接强度测试仪使用方法和键合拉力测试仪等问题感兴趣,欢迎关注我们,也可以给我们私信和留言。【科准测控】小编将持续为大家分享推拉力测试机在锂电池电阻、晶圆、硅晶片、IC半导体、BGA元件焊点、ALMP封装、微电子封装、LED封装、TO封装等领域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。